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个人贷款炒房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将深入剖析东莞个人贷款炒房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东莞个人贷款炒房现象的成因
1. 经济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渠道逐渐减少,房地产市场成为人们投资的热点。东莞地处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在此背景下,个人贷款炒房现象逐渐显现。
2. 政策因素
我国政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限购、限贷、限售等。在东莞等部分城市,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部分炒房者利用政策漏洞进行炒房。
3. 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房需求逐渐增加。部分炒房者盲目跟风,认为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从而加大投资力度。
4. 银行因素
部分银行为了追求业绩,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门槛,使得炒房者更容易获得贷款。
二、东莞个人贷款炒房现象的影响
1. 加剧房价上涨
炒房者通过大量购买房产,推高了房价,导致普通居民购房压力增大。
2. 加剧市场泡沫
炒房行为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膨胀,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将引发金融风险。
3. 影响社会公平
炒房行为使得部分炒房者一夜暴富,而普通居民却难以承受购房压力,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4. 损害银行利益
炒房者利用贷款炒房,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银行贷款难以收回,损害银行利益。
三、应对东莞个人贷款炒房现象的对策
1.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严格执行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从源头上遏制炒房行为。
2. 加强市场监管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炒房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 创新金融产品
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4. 提高居民购房观念
加强对居民的购房教育,提高居民理性购房意识,避免盲目跟风炒房。
东莞个人贷款炒房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银行、社会及居民应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遏制炒房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东莞再次深夜加码楼市调控。2月27日凌晨,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东建〔2021〕6号)》(简称“《通知》”),升级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限购年限增加、新落户者限购、封堵“假离婚”买房、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导与监管、强化房地联动调控机制等。
非东莞籍家庭二套房限购年限“二变三”
《通知》指出,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东莞市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须在购房之日前四年内在东莞市逐月连续缴纳社保满三年。
根据去年7月25日凌晨东莞发布的调控新政,二手房启动限购,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东莞市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须提供购房之日起前三年内在东莞市逐月连续缴纳二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在二手房启动限购前,东莞只对新房限购,执行内容与“7·25”楼市新政一致。这也就意味着,此次,东莞同时对新房、二手房的二套房限购政策加码。
此外,此次东莞新政也增加了打击假离婚买房的措施。根据《通知》,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两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在新落户方面,东莞此次也加强了购房管控,新入户居民家庭购买第一套新建商品住房的,须在东莞市落户满半年、且在购房前两年内逐月连续缴纳社保满半年。在企业购房方面,企业须经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满两年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
首套房未结清贷款,二套房首付比升至50%、60%
除了限购加码外,此次东莞新政的另一个特点是提升首付比例,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根据《通知》,居民家庭名下在东莞市无住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含商业性住房贷款和公积金住房贷款,下同)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居民家庭名下在东莞市无住房但有已结清的住房贷款记录,或在东莞市拥有1套住房且住房贷款已结清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住房贷款未结清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而根据2016年东莞发布购房政策,居民家庭在东莞市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指从未购置过住房),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但申请贷款购房时实际没有住房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但没有购房贷款记录的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加强住房价格指导,强化房地联动调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此次东莞新政还强化新房价格管控以及房地联动调控机制。《通知》显示,根据住宅项目体量规模、价格水平以及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对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申报价格高于近期属地镇街(园区)同类在售项目申报价格或本项目前期申报价格的,暂停核发预售许可证或暂不办理现售备案,待出台具体申报细则后按其执行。
在二手房方面,进一步完善二手住房网签交易价格发布机制。一季度发布首批典型镇街部分成交活跃二手楼盘的网签交易信息,并视情况尽快扩大统计镇街范围、增加发布楼盘数量。进一步提高二手房价透明度,引导市场理性交易。
《通知》还指出,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加大住宅用地供应,今年供应住宅用地不少于300公顷,进一步缓解商品住房供需矛盾。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比例,增加住房供应数量,促进供需关系平衡。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今年筹集人才安居房不少于5000套。严格落实住宅用地项目配建安居房要求,落实做好移交政府的配建安居房的配租配售工作,加快实施限价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试点方案,尽快让符合条件的人才和特定保障对象群体享受政策红利。
对于东莞此次楼市新政,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无论是增加限购年限、封堵假离婚买房,以及增加新落户者、企业购房限购,都体现了当前房地产调控继续收紧的导向,而封堵购房政策漏洞,也说明当前确实存在这样的市场主体参与了炒房。此外,对原有政策查漏补缺,也是今年政策调控的整体基调,其他城市可以借鉴。
实际上,在去年上半年,东莞房价上涨“凶猛”引起市场广泛关注,6月的房价“涨幅首次超过深圳”。此后三个月,东莞连续5次发布楼市新政严堵东莞个人贷款炒房楼市“漏洞”。
东莞市对于二套房的认定标准非常严格,主要依据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这意味着,如果你已经在外地有按揭贷款购买的房产,当你回到东莞打算再次购房时,银行会将外地的房产计入你的住房套数,导致你在东莞购买的房产被认定为第二套甚至更多。
为了准确了解个人住房情况,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供详细的房产信息。在东莞市,借款人需向银行提供包括借款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内的家庭成员名下所有成套住房的信息。这些信息将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进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暂时不具备查询条件,借款人可以提交一份家庭住房实有套数的书面诚信保证。然而,这种情况下,一旦银行查实借款人提供的信息不实,将会将其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贷款申请。
总体而言,东莞市对二套房的认定机制旨在防止住房投机和炒房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如果你计划在东莞市购房,建议提前了解并核实自己的住房情况,以免因不了解政策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不同城市的具体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购房前最好咨询当地的房地产专业人士或银行,获取最新的、最准确的信息。
陈松户籍深圳,结婚多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购置一套东莞房产,总共带来大概250万元的增值。“这辈子打算在东莞攒五套房,这是普通人最接近财务自由的方式了。”
7月24日,东莞,晴。在号称负离子每立方米高达一万个的松山湖区域,金域松湖、翠珑湾等几个高端楼盘,绕着华为总部围成一圈,房子很靓,云朵很美。
在这里,房产中介三步一家。某家连锁中介门口,挂的还是2019年5月的东莞房价:松山湖区域均价为3.4万元/平方米,南城区均价为2.7万元/平方米。
这个价格早已成为历史。当天房源信息显示,翠珑湾二期新房均价蹿至5.2万元/平方米,其中一套还被马克笔划掉了,改成了5.5万元/平方米。
下午4点,中介小艾吸着奶茶接了个活儿。第二天,一个广州女孩和男友要来看房。组长叮嘱她,这对情侣对东莞不熟,多带他们走走。
7月25日0点,东莞一月之内第三次官宣限购政策。这对情侣爽约了。
此次东莞市住建局联合12个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被称为东莞“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通知明确,新政后购买的房子,需要取得产权证满3年方可交易;非东莞户籍全面限购,无论是买新房还是二手房,至少需要1年社保才能在东莞买房;家庭名下有两套房的,将不能再买房。
一觉醒来,一大波人失去了买房资格。
炸锅
消息一出,不下5个东莞买房群集体炸锅。
7月25日凌晨2:50,“叮咚”一声的微信提示音显出夏夜的静。某个在东莞开印刷厂的外地老板在群里忧伤地发言:二手房没机会上车了。早晨6:17,群主转发了他连夜撰写的限购新政推文:“个人认为,此次限价比较温和。”
更多人是早上知道这个消息的。
从清晨7点开始,东莞买房群里的“叮咚”声此起彼伏。有不少人已经走到签合同、付定金甚至银行贷款到位的阶段,但因为不符合此次限购人群的条件,变得极度焦虑。
“半夜鸡叫啊。”“一觉醒来没资格了,今天约好去看二手房的。”也有刚刚过户的人出来哀号:“我是不是高位站岗了?”
“其实之前也有听到一点限购的风声,但觉得7月2日的文件已经限购了,就没有催中介帮我网签。”在深圳工作的女白领顾心,刚以4.5万元/平方米的均价入手一套东莞南城的房产。
入行2年的中介小艾也认为,短时间内,东莞不太可能三度限购。
小艾是从刚需客的角度出发分析的:“东莞的外地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社保和公积金,限购会误伤一片。”长期在碧桂园销售一手房的詹先生则认为,如果现在加大限购力度,大量的新房库存有可能积压到明年,一旦开发商们为了回款降价甚至亏本出售,就会出现一二手房倒挂的局面。
更东莞个人贷款炒房多人深信,在东莞买房是刚需,不存在打击和限购的必要。
“东莞南临深圳北靠广州,现在正是吸引人才的时候。如果限购,怎么吸引来自深圳的高收入人群?”“要考虑买不起房的深飘的感受啊。”“都是中介炒作的,催你买房呢。”
7月24日下午5点左右,东莞买房群里有人喜滋滋地发话:“都快下班了,看来限购的消息是假的。”
苗头
涨了大半年,东莞这次限购的苗头不是没有。
7月21日就有中介放出消息:本周五,东莞将开启限购。没几个人当回事:“这个月初东莞个人贷款炒房,东莞刚刚出了限购政策啊。”
7月2日,东莞面向一手房市场发布预售体量限制、收紧新房限价政策;7月15日,东莞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信息公开的通知》;10天后,《通知》的出台令外界直呼意外。
一个月内,东莞楼市连打三次补丁,原因只有一个:楼市太热了。
根据房讯网数据,今年以来,东莞房价一度领涨全国,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均涨幅惊人。一手房方面,东莞万江区、厚街镇、东城区涨势尤为凶猛,其中万江同比大涨48.8%;二手房方面,房价跳涨严重,尤其是松山湖、南城区等区域的二手挂牌价普遍突破4万元/平方米,部分房源甚至冲上6万元/平方米。
在小艾负责的翠珑湾小区,上半年,有业主买房不到三个月,就“挣”了100万元。而出售房屋的业主中,每早出售一个月,就意味着少赚20万―30万元。“翠珑湾三期的一个业主,4月份以3.3万元/平方米的均价卖了房子。5月份,同样户型,均价涨到3.6万元/平方米。”小艾回忆。
据小艾介绍,7月初调控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应微乎其微。东莞购房群里,大东莞个人贷款炒房家反而讨论得更热烈了。
“被调控的地方才值得入手”“调控就是为了涨得慢一点”“再不买,松山湖、南城要6万元/平方米了!”每天入群咨询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公开表示,手头已经有2―3套房,但还是想观望入手。
“上半年的这次大涨,把东莞的城市定位进行了一次普及:大湾区重要城市、交通中心、供不应求、产业集群。”买房群里,有人总结出“囤房”的四个原因。
落户
大家很快发现,对东莞市户籍人口来说,这次限购新政几乎没有任何杀伤力:依然是新房限2套,无社保要求;二手房不限套数。
“深圳‘7·15’新政是户籍与社保资格双限,东莞则依然是对非莞户的社保单限,那就要看东莞的产业基础是否足够吸引人才落户东莞,从而直接打破新政门槛限制了。”易居克而瑞深圳区域总经理陈洪海在解读新政时分析道。
“仔细一看,这根本就不是限购,而是利用买房增加东莞的户籍人口,只要入户就还能买买买啊。”7月25日当天,最初的焦虑过后,智慧的群众在买房群里给出了自己对此次限购新政的解读。
但问题来了:有多少人会为了买一套房子落户东莞?
“我咨询了很多中介,都说虽然贷款下来了,但因为还没有网签,还是交易不了。”顾心是研究生学历,入户东莞不难,只需要出示一个月以上社保和居住证即可。但她说,如果这次买房失败,就不会考虑入户东莞了:“都走到这一步了,居然还是不能买房,这儿的政策也太不人性化了。”
另一位手头已有2套东莞房产的陈松同样拒绝放弃深圳户籍:“东莞户口没有深圳户口值钱,我怕放弃了以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话虽如此,《通知》发布后,东莞户籍服务机构的生意顿时火了不少。
东莞楼市大V们是最灵敏的,除原有的买房群外,又纷纷开通户口咨询群,并在群里推荐了数个代办户口的中介。7月25日晚9点,一位专职考试入户的机构员工还在加班。“今年,通过我们机构考试入户的人已经有5000人了。”该员工说,以往外地人入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孩子上学,这两天咨询的基本上都是炒房客。”他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改口,“是刚需,不是炒房。”
攒房
这半年来,东莞高企的房价,到底是靠刚需客涨起来的,还是让炒房客给拱起来的?
近10年,不少年轻人都觉得,东莞正慢慢褪去“打工者天堂”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新标签:以华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大疆的研发部门等为代表,东莞松山湖陆续聚集起大量来自深圳的企业。
深圳和东莞在产业领域已经进入良性的互通循环。这两年来,以“东进战略”引流部分深圳常住人口到周边城市如东莞、惠州,加速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成了深圳官员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城市发展重点。
眼下,从深圳北站坐高铁到虎门仅需17分钟。东莞正在修建地铁1号线、3号线等延伸至临深片区,均为未来直接接驳深圳地铁埋下伏笔。正因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少人认为,过去一年东莞房价的暴涨,只是填平了这一广深房价洼地原本应有的价格。
“我来东莞7年了,最初买房,是因为老家县城的房子也不便宜。”东莞某五金厂老板李茂生来自江西赣州市某农村,2013年刚来东莞时,老家县城的房价已近8000元/平方米,而东莞靠近莞城的小区新房才1万元/平方米出头。
奋斗了几年,厂子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李茂生又花了300万元为即将结婚的儿子购买了一套十里江湾的别墅。年初和对门邻居交流,李茂生发现这套别墅已经涨到了500万元。今年6月,有中介打电话来问:600万元卖不卖?
李茂生不认为自己在炒房:“我纯粹是被东莞的创业环境吸引的,这里产业链完整,想要某种纸箱、零件,很容易就能在隔壁工厂里找到合作的。去深圳找我的海外客户谈生意,也很方便。”
李茂生同时提到,疫情期间,儿子投资的日料店亏损严重,外贸行业也受到重创,一些工厂主不得不转战楼市。在他们看来,房子才是硬通货。“我疫情期间没买房,但我理解那些买房的老板。生意不好做,钱放在银行又贬值。甚至到了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手头没几套房产,银行可能都不敢贷款给你。”李茂生说。
和李茂生不同,在东莞,真正的买房刚需,来自于一批在广州和深圳工作的年轻人。
深圳这些年房价暴涨,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即便拥有高学历,也渐渐失去在深圳买房的希望。
陈松结婚多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购置一套东莞房产,总共带来大概250万元的增值。由于在深圳福田上班,夫妻俩不可能每日通勤,目前这两套均价为4万元/平方米的房都在出租。而在福田,安居客显示,6月挂牌均价为9.7万元/平方米。
陈松夫妇计划等孩子出生了,双双辞职定居东莞。“这辈子打算在东莞攒五套房,这是普通人最接近财务自由的方式了。”“如果需要买第三套房,我会让老婆或者孩子入户东莞,我保留深圳户籍。”陈松早已规划好一个家庭的未来,“也算是沾一点东莞户口的福利吧。”
卡在网签流程的顾心快30岁,拥有一套婚前房产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在深圳,她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但在东莞,她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如果这次能够成功买房,我就可以放心结婚了”。
对像陈松、顾心这样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内地家乡发展缓慢,已经是回不去的乡愁;单靠目前的薪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买到深圳的房子。两难之间,只有把目光投向东莞。
转战
7月25日限购政策发布当天,东莞凯旋国际某75平方米房源,立减30万元;万科松湖传奇某97平方米房源,立降15万元。但到7月27日,据小艾透露,两套降价的房子仍然没有卖出去。
就在一天前,东莞买房群已经重新恢复了往日生机。
“需要看房的找我报名,今晚6﹕30看房。”一位正在出售学区房的业主在群里吆喝。她出售一套莞城学区的地铁房,小学和初中可以就读莞城中心小学与东莞中学。因为好的学区房仍然是紧缺资源,限购对她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陈松也认为,即便此次限购政策出台,东莞房价不会跌,甚至还可能继续涨。“限售从2年加码到3年,市场上的房源减少了。三年后,等新户籍人口再来一波高峰,很难说东莞的房价会不会再继续涨下去。”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东莞常住人口由822.48万人增至2018年的839.22万人。2019年,东莞常住人口达到846万,对比珠三角城市,仅次于广州、深圳,列地级市第一。东莞此次限购,有可能会吸引这一部分人入户。
“疫情期间,公安部门掌握了更多常住人口数据。实际上,东莞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了。”东莞公安部门某工作人员形象举例,“现在出门越来越堵车,你没见海底捞和喜茶店也越来越多了?”
7月27日,小艾说自己的不少同行开始转发惠州房产的广告了。这些中介不约而同地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深圳7·15新策,我带你走到路上,你失去购房资格;东莞7·25新策,我大半夜被吵醒,看你买不了东莞;别考虑了!我怕过两天带你走到一半,惠州没房了。
标签: